生于广东、长于广东的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。27年栉风沐雨,格力电器已发展成为覆盖空调、高端装备、生活品类、通信设备等产业的多元化集团,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相比一些企业,格力创造的财富未必多。到今天,格力其实一直执着于制造,执着于技术。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。在格力电器总部修葺一新的展示大厅,董明珠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,讲述格力电器在改革开放中如何抓住机遇向上生长,实现自我突围。
掌握空调核心技术
广东珠海金鸡路的格力电器公司总部一层展厅,各品类的空调压缩机集中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,具有浓厚的工业感、技术感。对于董明珠来说,作为全球唯一实现制冷全产业链压缩机自主设计、制造的企业,它们就是格力的看家货。
“这些都是格力独有的,是自己的先进产品,我们才能这样一个一个展示出来。别人没有,自然也就展示不出来。”眼前这些“干货”让董明珠颇为自豪。
如今,格力电器乐于向海内外展示自己的空调核心技术,致力于将这些核心技术进行专业认定,然后对外输出。不过,20多年前的格力电器可能很难去想象今天的局面。
1991年,格力电器成立。组建初期,公司以依赖进口散件、组装生产窗机为主。
“改革开放这样的时代背景,我觉得是所有愿意去创新、敢于去挑战的人遇到的一个历史性机遇。格力是一个空调制造的专业化企业。这二十多年就是一个从粗犷的、组装的、依赖于别人技术的,到实现自主掌控核心技术的转变过程。”27年转瞬即逝,看着格力“转身”,董明珠总结道。
1991年以来,董明珠加入格力电器从基层销售员做起,如今成为企业的掌舵者。格力也从追随者变成引领者,从依赖别人、组装生产空调的小企业,变成实现自主研发、自主制造的千亿巨头。“据日经社统计,去年我们的家用空调在全球的占有率达到21.9%。”
制造企业要有“工业精神”
日前,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揭晓。制造业组织类别中,三家企业脱颖而出,格力电器榜上有名,是广东唯一一家上榜企业。中国质量奖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组织开展评选表彰,授予为建设质量强国作出突出贡献,在创新质量管理、提升供给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组织。
这样的成绩显示了格力电器产品的可靠性,这与格力电器的质量管理模式密不可分。悠长的岁月积累中,格力电器终于形成了自己把控制造环节的方法,而其源头,竟与一场质量风暴密不可分。
20多年前,快速发展的格力碰到成长的烦恼,公司上下焦虑万分。1995年,随着产能提升和销量增长,格力电器的产品频繁出现零部件质量问题,售后服务压力加大,用户投诉应接不暇。
在这场危机的倒逼下,格力电器决定成立空调行业迄今独一无二的“筛选分厂”,对所有外协外购零部件进行“海关式”筛选检验,全面提升产品质量。此举有效杜绝了技术员与供应商利益交换的问题,并从源头上整体带动2000多家配套供应商的质量进步,使售后故障率连续多年平均降幅达20%以上。
这份对质量、对技术的执着,也许就是董明珠口中“工业精神”的核心内涵。“机会主义、利润至上的商业精神,在不少时候要比耐得住寂寞、打造完美品质的‘工业精神’更有市场,但格力要实现‘工业精神’,把地基打牢,建更高的工业大厦。”董明珠阐释道。
正因如此,格力电器专注制造心无旁骛,多年前还成功顶住了被国际资本收购的压力。今年前三季度,格力电器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500亿元左右,净利润210亿元左右,其市值已逾2200亿。这是格力电器坚守品质、坚持创新,踏实做好产品的回报。数据显示,自2012年以来,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,格力电器厚积薄发、后劲凸显,预计到今年年末,营收增长2倍,利润增长高达4倍。
谋划智能绿色家居
坚守制造近30年,格力电器的未来在哪里?这从近年来越来越受人关注的格力智能装备、格力手机、格力冰箱上或许可见一斑。当年,格力电器起步于空调,如今,它显然已有更深远的打算。
“我们把格力手机当作智能家居的一个入口,展望的是未来,手机是贴身使用的,用它可以控制整套家居产品。”对于格力做手机的思考,董明珠如此解释。进军智能装备制造领域,格力电器意在通过研发高精尖的生产装备,在产业链上游对其家电产品的生产提供支持。
目前,格力电器的产品品类正变得丰富多样,空调、洗衣机、冰箱、电饭煲等产品,已“飞入”千家万户。对于未来,董明珠有着自己的设想:所有跟家电有关的家庭产品都希望全覆盖。当把它们很好地系统集成以后,这些产品就能更好地一体化控制,更好地跟用户互动,以适应当前对消费品质的提升、对健康绿色生活的追求。
前瞻性的谋划需要技术上的支持。为此,格力组建了12个研究院,其中包括家电技术研究院、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、健康技术研究院、通信技术研究院、机器人研究院、物联网研究院等,还设立了74个研究所、929个实验室、2个院士工作站。
“未来,我们要在产品线上实现全覆盖,真正满足智能家居的要求,更要从新技术上考虑,如何使消费者在减少能源损耗的基础上,健康环保地实现生活品质的提高。”董明珠展望道。
■对话
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:
创新研发永无止境
南方日报: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回顾格力的发展历程,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董明珠:改革开放给所有愿意去创新、敢于去挑战的人带来一个历史性机遇。在这么好的机遇面前,我们不仅仅要为个人的财富,更多是要有一种梦想,包括对事业的追求。
格力从一个跟随者到一个引领者,靠的是执着和奉献。做制造企业,要有点“工业精神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顶住赚快钱的诱惑。我们一直坚持用心做好产品,用自己的产品赢得市场。同样,格力也给了我成长的平台,从一线的营销人员成长为企业的当家人。
南方日报:格力怎么看坚守和创新之间的关系,如何取舍?
董明珠:格力要摒弃浮躁,还要有吃亏精神。我们要靠实业发展,根基打牢,而创新是命脉,我们已拥有空调压缩机自主技术。但即使站在山顶上,头顶还有星空,创新研发是永无止境的。
南方日报:格力不断突破边界,进军手机、智能装备,有着哪些考虑?
董明珠:进军智能装备,不是因为这个板块利润高,实体企业要实现效率提升和能耗减低的突破,需要有强大的生产设备支持。
手机是智能家居入口,我们的产品线要基本实现全覆盖,去满足一个智能家居的要求。以后,如何减少能耗,如何让消费者在健康环保的条件下实现消费升级、提高生活品质,是我们新技术发展需要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。科技让生活更美好,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需求空间是无限的。
全媒体记者 姚翀 马华 实习生 李莉
编辑: 梁惠敏